2025年新版语文考纲明确提出:考试不仅要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,更要引导大家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坚定文化自信,增强家国情怀,整体考查内容涵盖基础知识运用、阅读、写作三大板块。

一、考试形式与分值分布


形式:闭卷笔试,时长150分钟,总分150分。
分值占比:基础知识约13%,阅读约47%,写作约40%。
→ 从比例可以看出,阅读与写作是“决胜分区”,而基础知识则是最稳妥的“保底分”。

二、基础知识:稳住必得分的底


1. 语言文字(7个核心考点)
常用字的形、音、义
常用词语辨析与使用
病句辨析与修改
句式选用与变换
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
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
语言表达的准确、简明、连贯与生动
备考要点:
字词:建立“易错字+常见混淆词”清单,循环记忆。
病句:重点区分“成分残缺、搭配不当、语序错误、指代不明”等常见类型。
修辞与标点:理解语境功能,避免机械记忆。

2. 文学文化常识(4类必考)
文学体裁特点
著名作家与代表作品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
古代名篇名句的理解与识记
备考要点:
整理“体裁—特征—代表作”对照表;
名句做到“能续写、能解释、能说出处、能讲主旨”。

三、阅读:理解力与思维力
的集中考查


1. 信息类文本
重点考查:
筛选整合信息、理解概念句意、分析文章结构与论证方法、评价观点态度等。
答题技巧:
圈关键词(概念、数量、限定语);
梳结构(总分、对比、因果、转折);
明论证(论点—论据—方法);
答题公式:术语+文本依据+逻辑词+结论。
2. 文学类文本
核心要求:
理解关键语句、分析主题与意旨、鉴赏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、个性化解读。
答题技巧:
小说重视人物—情节—环境;
诗歌从意象—意境—主旨切入;
鉴赏与评价题坚持“四步”:观点+依据+术语+结论。

3. 古代诗文
考点涵盖:
文言实词与虚词、特殊句式、翻译、思想情感分析、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。
答题技巧:
实词:区分“常见义”与“本文义”;
虚词:关注其语法功能与语气作用;
翻译:遵循“留结构、补省略、顺语序”;
诗文赏析:采用“景—情—意—旨”的分析路径。

四、写作:40%分值的关键突破


写作要求六个方面:切合题意、符合文体、思想健康、内容充实、语言通顺、结构完整。
命题方向:新考纲命题为材料作文,例如考纲样题就给出“专业阅读与通识阅读”的材料,要求考生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。

快速成文法:
1. 审题拆关键词:找出限定语和对比关系;
2. 确定中心立意:是—非—度,因—果—对策;
3. 结构选择:并列三论点,或问题—分析—对策;
4. 素材匹配:每段一个事例,做到“例—析—归”闭环。

五、备考清单

基础稳固(13%)
每天30分钟:
字词+病句+修辞+标点专项练习;
建立“错题卡”,周末集中复盘。
阅读强化(47%)
信息类:提炼要点句;
文学类:分析情节与形象,关注语言风格;
古诗文:积累高频实词虚词,练翻译与鉴赏。

写作冲刺(40%)
每天一篇:
20分钟列提纲,40分钟完成初稿;
重点练习首段立意、段落衔接与结尾升华。
语文成绩的差距,往往不在“难题”,而在“基础与规范”。把握考纲方向,按权重规划复习,既能保证不丢冤枉分,又能在写作与阅读中脱颖而出。对于26届考生来说,谁能把基础打牢,谁就能在竞争中更稳更快地前进。

扫码添加老师咨询详情